【概述】

  疑病症是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的简称,是以患者一心想着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患有其想象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老年疑病症表现病因以及的防治

  老年疑病症就是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性的人格障碍。老年疑病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治疗,在心理上就有可能从怀疑自己有病发展为对疾病的恐惧、甚至是对死亡的恐惧,即所谓的“老年恐惧症”,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会产生更严重的不利后果。

  【老年疑病症的临床表现】

  老年疑病症的临床表现有如下几大特点:

  1、患者长时间地相信自己体内某个部 分或某几个部分有病,求医时对病情的诉说不厌其详,甚至喋喋不休,从病因、首发症状、部位、就医经过,均一一介绍,深怕自己说漏一些信息,惟恐医生疏忽大意。

  2、患者对自身变化特别敏感和警觉,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变化,也显得特别关注,并且会不自觉地加以夸大和曲解,形成患有严重疾病的证据。

  3、患者常常感到烦恼、忧虑甚至恐慌,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他们对自己的病症极为焦虑,别人劝得越多,疑病就越重。

  4、既便客观的身体检查的结果证实患者没有病变,患者仍然不能相信,医生的再三解释和保证不能使其消除疑虑,甚至患者会认为医生有故意欺骗和隐瞒行为。

  【老年疑病症的病因】

  老年疑病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特征、早期经历以及外界的不良刺激等因素有关。

  首先,那些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固执死板、谨小慎微的人容易产生疑病症,患者往往有较强的自恋倾向,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却不感兴趣,有心理学家认为,疑病其实是自恋的另一种形式。

  其次,从根源来看,患疑病的老人往往接触过疾病的环境,例如家庭中有人患过病,或者亲密的家庭成员在患者成长的关键时期去世、或者在童年时家人对患者漠不关心等等,这些早期的不幸经历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也有可能引发疑病,案例中的陈女士就曾在童年遭遇过母亲因病去世、继母打骂虐待、而后父亲也意外离世等打击。

  此外,外界的一些不良刺激也会加剧老年人的疑病倾向。例如,耳闻目睹自己社交范围内的老朋友或老同事患病或死亡,有疑病倾向的老人便往往会联想到自己,因而变得忧心忡忡。在求医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刺激,如医生的诊断失误或治疗失当,或者医务人员使用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都可能促使老年人疑病观念的产生。

  老年人的“疑病症”有以下原因:

  1.认识能力下降。

  面对身体素质的每况愈下,有些老年人总要求自己的身体状况像年轻时一样旺盛和强壮,对那些生物性衰老、健康状况的“自然滑坡”认识不够,而对一些慢性病未引起足够重视,病情明显了才意识到,并由此产生恐病心理。

  2.敏感多疑。

  老年人往往多思善虑,经常把自己身上的不适与医学科普文章上的种种疾病“对号入座”,并自以为是,而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切、紧张和恐惧。

  3.环境的刺激。

  老年人经常去医院探望病人或参加追悼会,看到别人的疾患与去世,总觉得别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常怀疑自己患病,惶惶不可终日。此外,老年人患慢性病者较多,家庭中的环境、气氛不和谐、劣性刺激、及周围人群对自己病情的反应,哪怕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引起病人惶惶不安而产生恐病情绪。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老年恐病症或疑病症倾向是一种自恋活动,从年轻时性爱指向他人到老年时转而指向自身,转向对自身的过分关切和爱怜。据研究,老年妇女的疑病观念显著多于老年男性。

  【老年疑病症的防治】

  对于老年疑病症的防治,心理调节是最重要的。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是疑病者的共同特征,所以老年人首先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可以使自己专注于某一项工作,或者热衷于某一种业余爱好,或者多交一些朋友,倾诉情感。

  其次,疑病的痛苦发生在老年,对往事的追忆却涉及幼年的经历,这些早期经历往往构成了疑病的根源,因此,老年人应该多回忆过往的愉快往事,回味当时的幸福体验,多设想今后美好的生活,不要让过去的痛苦和不幸笼罩和掩盖自己。纠正自身性格的缺陷,保持乐观、开朗、自信的心态有利于老年人克服疑病症。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应和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帮助患者寻找疾病根源,解除或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同时尽可能避免医疗过程中不利影响的发生。在心理治疗之外,可以辅助以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但是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老年疑病症的心理疗法】

  老年疑病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常见的心理疾患,因而消除老年人的疑病情绪,主要应采取心理治疗方法。从病人的内心深处和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人手,运用亲切关怀、同情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语来说明精神与疾病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向病人解释病情,使恐惧的心理逐渐弱化,从而解开郁结在心中的疑虑。要培养病人树立乐观主义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只有稳定的情绪,才能增进健康。倘若消极悲观,精神萎靡不振,成天无病呻吟,结果弄假成真,反而闹出大病来。同时引导病人正确地理解医学知识,不要盲目地照搬照套,自我取意。必要时可到医院做些检查,排除顾虑,有助于病人消除疑病情绪。另外,还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娱乐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寻求丰富多彩的生活乐趣和活动领域,可使老年人逐渐淡化疑病情绪。

  【老年疑病症的心理护理】

  (1)正确评价自我健康状况:老年人普遍自我健康评价欠佳。由于老年人对健康状况的消极评价,对疾病过分忧虑,更感衰老而无用,对老人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在老人身心健康的实践指导和健康教育中,应实事求是,正确评价自身健康状况,对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由原来的职业功能上退下来,这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只有充分理解新陈代谢、新老交替的规律,才能对离、退休的生活变动泰然处之。

  (3)充分认识老有所学的必要性:“勤用脑可以防止脑力衰退”。因此,老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不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有人称之为“文化保健”。

  (4)安排好家庭生活,处理好“代沟”问题: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睦与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老人在家庭中一般起着主导作用,维系亲子、婆媳、翁婿等家庭生活气氛。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在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时因看法和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谓“代沟”。作为子女应尽孝道,赡养与尊重老人;作为老人不可固执已见,独断专行或大摆长辈尊严,应理解子女,以理服人。遇事多和老伴、子女协商,切不可自寻烦恼和伤感。